又是一年蒜飄香,又是一年收獲時。5月28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蔥姜蒜”智慧農業技術與裝備研究中心(以下簡稱“蔥姜蒜”虛擬研究中心)組織的大蒜收獲田間日活動在章丘棗園街道我院田間試驗基地舉行?!笆[姜蒜”虛擬研究中心主任范本榮,我院黨委專職副書記焦偉、副院長孔維國,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長張立峰、王俊峰,我院及蔬菜研究所相關職能科室代表、虛擬研究中心科研人員代表共20余人參加了活動。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孔素萍研究員講解了基地新繁育的7個大蒜品種的優質高產特性,我院張華工程師介紹了虛擬中心大蒜團隊探索的農機農藝融合栽培方法及配套機具的研發、試驗情況。朱正波博士現場演示了大蒜團隊最新研發的基于藝機融合的大蒜聯合收獲機,該收獲機能一次性完成大蒜分禾扶禾、挖掘、夾拔輸送、切秧、修根、裝箱等作業步驟,作業效率是人工的40倍以上,收獲效率高,傷蒜率低,作業效果得到了現場專家領導的一致好評。
大蒜產業是山東極具特色的優勢產業,種植面積居全國之首,素有“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山東”的美譽。但是,我國大蒜產業綜合機械化水平尚不足10%,正處于由傳統生產模式向機械化生產模式轉變的起步階段,收獲作為大蒜生產的主要生產環節之一,目前的機械化率不足3%。人工成本加劇,加之勞動力短缺,使大蒜機械化收獲需求尤為迫切。
我院早在90年代就開展了對大蒜機械化生產相關技術的研究,在20多年的研究過程中逐步明確制約大蒜機械化生產的主要問題,重點突破制約大蒜機械大蒜播種、收獲等生產的關鍵技術難題,并從全程機械化生產角度提出適宜機械化作業的種植模式,開展了大蒜播種機和聯合收獲機的研制。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是我省唯一的省級蔬菜專業研究機構,中國園藝學會蔥姜蒜分會掛靠單位,建有“蔥姜蒜研發中心”,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大蒜莖尖脫毒快繁及良種繁育體系的研究,克服了大蒜品種退化難題,解決了大蒜種質資源保存難的問題,首創大蒜有性胚培養技術,為大蒜雜交育種提供了創新途徑。
省農科院“蔥姜蒜”虛擬研究中心由我院與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共同組建,是省農科院首個虛擬研究中心,旨在以綠色、高產為目標,以農機農藝融合為基礎,解決蔥姜蒜生產全程機械化過程中的短板和難題,支撐蔥姜蒜全產業鏈提質增效。此次活動是該虛擬研究中心成立以來舉辦的首次田間日活動,現場檢驗了虛擬研究中心研發成果,為繼續優化研發機具性能、加快虛擬研究中心工作進展奠定了基礎。中心團隊成員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的順利開展為契機,發揮創新優勢,加大科研力度,有效解決農機農藝融合難題,加快技術推廣示范,全面提升我省大蒜機械化生產裝備水平,為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