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農機農藝融合”“智慧農業”等成為農業領域的熱門詞匯,農機裝備智能化也隨之成為打開“三農”發展新空間、激發農業生產新動能的有效手段。4月24日,在招遠市花生單粒精播高產技術集成與示范區,由我院與省農科院農作物種質資源研究所聯合研制的2BMJ智能花生膜上精量播種機首次亮相。該播種機首次實現了種肥智能監控、播種深度自動控制,是真正意義上的智慧農機,也是農機農藝深度融合的產物。
省農科院院長萬書波表示,花生的播種深度與土壤的含水率息息相關,不同地塊或者相同地塊的不同區域土壤含水率有所差異,要求花生的播種深度也要體現差異,才能有效提高花生的播種質量。目前市面上的花生播種機具的播種深度大多是固定不變或可手動調節的,農機農藝融合程度不足,阻礙了花生種植機械化的深入發展。
為有效解決這一難題,我院副院長康建明帶領團隊,研發了播種深度自動控制系統,并首次應用于2BMJ智能花生膜上精量播種機,該系統突破了土壤含水率自動采集與播種深度自動控制技術,實現了土壤含水率與播種深度的一一對應。同時,還增設了種肥智能監控系統,解決了花生播種作業中種肥堵塞或種肥排空問題,有效提高了整機智能化水平。2BMJ智能花生膜上精量播種機采用氣吸式單粒精播技術,一次作業可完成起壟、施肥(監控)、鋪膜、膜上打穴、單粒精播(監控)、種行覆土、種行鎮壓等7道工序,在節約種植成本、提高播種質量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該播種機的研制成功是花生智能化播種技術的重大突破,對推動花生種植機械的高質量發展,打造山東花生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演示現場,該播種機一經亮相,就引來了現場專家和種植戶的圍觀,并對播種機作業質量一致給予了高度評價。省農科院農作物種質資源研究所所長張正表示,這臺機器是國內乃至國際首臺花生智能化播種機器,將推動花生播種機具由機械化向智能化方向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