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午,第324期山東科學大講堂暨院士專家山東理工大學校園行報告會在山東理工大學順利開講,主題是“智能農機裝備助力鄉村振興 引領現代農業新篇章”。本次活動由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辦,山東農業機械學會和山東理工大學聯合承辦,報告會由山東理工大學農業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黨總支書記楊直和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張曉輝共同主持,國內行業專家學者和學校師生代表共計100余人參會。
中國工程院陳學庚院士、山東理工大學易維明教授、華南農業大學馬旭教授、山東農業大學張曉輝教授、石河子大學溫浩軍教授和山東理工大學耿端陽教授分別作了主題報告。陳學庚院士以“信息技術在我國田間作業機械上的應用”為主題,介紹了信息技術在耕、種、管、收各個環節上的應用,并以新疆棉花全程機械化為案例,重點講述了無人導航技術在棉花播種、智能化技術在田間管理、信息技術在棉花收獲等環節的應用。易維明教授以“生物質裂解液化技術”為題報告了我國可再生生物質資源研究現狀,液體燃料供應的挑戰。對山東理工大學開展的生物質裂解液化和生物油提質技術從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到應用研究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報告深入淺出、語言精煉、內涵豐富,為與會者介紹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馬旭教授以“水稻精準插秧裝備研發與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為題,報告從影響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化發展的因素、雜交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固/液肥側深施與同步插秧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和常規稻密苗機育插秧技術研究與試驗示范四個方面介紹了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張曉輝教授從目前傳統谷物聯合收獲機普遍存在的動力配置、作業過程等適應性差作為切入點,介紹了現代谷物聯合收獲機的主要技術特征,通過自適應控制技術手段實現高質高效作業的主要技術途徑。溫浩軍教授以“棉花生產精準施藥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為題,總結分析國內外棉花施藥機械的應用現狀,并指出了其多功能化、智能化、綠色化及標準化的未來發展趨勢,為加快我國棉花施藥機械的開發研制提供了有益的參考。耿端陽教授針對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人均消費29kg/Y肉類消費的要求,結合玉米生產效益下降影響國家糧食安全和畜牧機械化水平偏低的問題,從玉米綠色種植和肉牛精準飼喂入手,分析了黃貯玉米機械化生產與肉牛精準飼喂的研發思路,創新了玉米機械化生產與黃貯玉米秸稈發酵過程的關鍵技術與裝備,展示了團隊的研究成果,優化了秸稈發酵飼料的制備工藝,開發了肉牛精準飼喂系統,為提高玉米生產效益和畜牧養殖機械化水平、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裝備支持。
山東科學大講堂由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設立,旨在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與會人員紛紛表示通過參加本次活動,收獲了一場學術盛宴,對行業前沿科技信息和最新科技成果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為今后開展科研創新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