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互聯網+智能農機裝備”助力鄉村振興發展高級研修班在濟南開班,本次培訓班由中國農業機械學會承辦,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協辦。來自全國農業機械和農業工程領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的從事農業機械技術管理、開發與應用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共60余人參加了培訓。開班儀式由中國農業機械學會秘書長張咸勝主持,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中國農業機械學會監事長方憲法,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執行副會長洪暹國,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理事長范本榮,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立峰出席了開班儀式。
方憲法在致辭中指出,高級研修班項目是實施專業技術人才持續更新工程的重要內容,是培養造就高素質人才隊伍的重要平臺。信息時代的到來給農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現代農業如何借助現代通訊技術持續發展,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命題。此次研修班的舉辦,將進一步幫助農業機械領域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高級管理人員更好、更系統地學習了解智能農機裝備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共同探討智能農機裝備助力鄉村振興的創新之路。
范本榮在致辭中指出,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對鄉村振興戰略高度重視,特別是對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出了明確要求和殷切期望。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始終圍繞習總書記關于農業農村、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上進行大膽探索、努力實踐,今年更是將總書記提出的“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精神上升為總戰略,啟動實施了鄉村振興科技支撐九大行動,確定了煙臺招遠、臨沂費縣、菏澤鄆城3個縣(市)為“三個突破”示范縣,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科技支撐型齊魯樣板,示范帶動鄉村全面振興。山東省農機院在省農科院黨委的堅強領導下,自“十三五”以來,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在作物耕、種、管、收機械裝備及智能化技術應用等方面研制了一批豐碩成果,大蒜精量播種機、氣吸式高速精密排種器、電驅螺旋精量排肥技術、農牧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利用技術、農業裝備智能化技術等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甚至國際先進水平,并成功實現產業化,在推動山東農機裝備科技創新、農機產業新舊動能轉換上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他指出,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發展,本次高研班將從農機裝備視角分析思考助力鄉村振興的思路和舉措,對提升農機行業專業技術人員能力素質、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農機乃至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研修班特別邀請了來自農機行業的知名專家、學者作為授課專家,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方憲法研究員、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執行副會長洪暹國研究員、北京工業大學機電學院高國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機電控制研究所劉成良所長、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李民贊教授、北京農業智能裝備技術研究中心孟志軍研究員、中國農業大學李道亮教授、江蘇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魏新華研究員、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薛新宇研究員、《農業機械學報》編輯部主任陸海燕研究員等圍繞各自研究領域進行了現場授課。
本期研修班為期六天,期間還組織了微論壇、學員沙龍、參觀考察等活動,為每位學員搭建了一個交流心得、探討關注問題、鞏固學習內容的互動平臺,得到學員們的高度評價。此次研修班課程經過精心設計,授課專家課程內容豐富,專業程度高,既有行業前瞻性又有實際應用意義,研修形式耳目一新,為學員提供了思想交流的平臺,拓展了研究思路,對加強我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發展我國智能農業裝備、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奠定了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