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正是馬鈴薯收獲的季節,8月1日,山東省農機裝備研發創新計劃“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裝備研發與優化”項目驗收會和現場演示會在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東區中試基地召開。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農機處辛章法副處長、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科研處趙海軍副處長、國家馬鈴薯產業體系收獲裝備崗位專家楊德秋研究員、山東省農業機械試驗鑒定站管延華研究員、山東省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陳傳強研究員、山東理工大學刁培松教授等主管部門領導、行業專家及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青島洪珠農業機械有限公司、山東希成農業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山東五征集團、棗莊海納科技有限公司等項目參與單位課題組成員5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從2015年國家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以來,我國馬鈴薯產業發展提速,我省馬鈴薯種植面積不斷增加,這也對馬鈴薯機械化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有馬鈴薯生產機械多以小型產品為主,種類單一、區域適應性差,機械化水平較低已成為制約馬鈴薯大規模種植的關鍵因素。為解決這一難題,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院聯合多家產學研單位就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裝備展開了深入研究和技術攻關。
項目組歷經兩年,集成研制6類18種40余臺套作業機具,突破了馬鈴薯全程機械化6大關鍵技術,填補了我國在種薯制備、帶芽播種、馬鈴薯秧蔓收獲、鮮食馬鈴薯收獲、殘膜回收等裝備方面的空白。同時,針對山東省馬鈴薯不同種植模式和農藝要求,綜合考慮不同種植規模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高效率、高效益、高質量、低成本”要求,形成了大、中、小等3套全程機械化機具配套方案,構建了農機農藝深度融合的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體系,可有效提高機具作業質量和效果,畝均節省人工費700元左右。項目組還制定了馬鈴薯水肥一體化設備技術方案,實現了馬鈴薯灌溉、施肥、施藥作業的智能管理,節水節肥節藥,經濟效益顯著。為加快技術推廣應用,項目組進行了馬鈴薯全程機械化數字模擬體系的研究與實踐,打造了可視化平臺,通過高清圖片及虛擬視頻,可快速展示全程機械運作情況和技術細節,極大地增加馬鈴薯全程機械化技術的直觀性和感染力。
現場觀摩會上,項目組研制的馬鈴薯播種機、智能噴霧機、鮮食馬鈴薯收獲機、殘膜回收機等機具輪番上陣,充充分展示了該項目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鑒定驗收會上,與會專家和項目組成員針對馬鈴薯種薯制備、種植、植保、收獲以及殘膜處理等技術進行了充分研討與交流。與會專家對項目組工作做出了肯定,認為項目突破了馬鈴薯全程機械化裝備的部分核心技術,項目綜合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以上,其中馬鈴薯殘膜回收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漏播智能檢測與補種、分層調量施肥等2項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有效提升我省馬鈴薯農機裝備水平和馬鈴薯生產機械化水平,希望能加快推廣應用。
項目組在山東省滕州市東郭鎮、樂陵市鄭店鎮、膠州市膠萊鎮、泰安市、章丘區棗園鎮建立試驗示范基地5處,總試驗示范面積1150畝。該項目的實施與推廣,將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在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支柱產業中的作用,有效推動我省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進程,為推進“兩全兩高”農機化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強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