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蔥抽薹緊、地里試驗忙。為深入落實省農科院黨委關于品牌農產品科技支撐行動部署,推進重點項目實施,山東省農科院農機產業技術服務隊的專家們不懼疫情、搶抓時節,深入試驗田開展樣機試驗,將技術研討會開到了田間地頭。3月18日上午,農機院理事長范本榮親自帶隊,院副總工鐘波、薦世春、杜建剛等一行,風塵仆仆趕至章丘棗園基地,針對自走式大蔥聯合收獲機試驗情況在現場召開了技術問題分析研討會,相關研發人員參加試驗、研討。
大蔥是山東省優勢特色經濟作物之一,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其中“章丘大蔥”是享譽世界的地理標志性產品。但近年來,受制于生產機械特別是收獲機械的缺乏,大蔥種植成本逐年增加,綜合收益環比降低,嚴重影響了我省大蔥產業的健康發展。
農機院棗園基地位于章丘大蔥的原產地。早在2009年農機院就開始謀劃大蔥收獲機械的研究工作,成功研制了4CX-1型懸掛式側置大蔥收獲機,基本實現大蔥的挖掘作業機械化。而此次進行試驗的是“自走式大蔥聯合收獲機”,能夠一次性完成大蔥的挖掘、夾持輸送等作業,實現大蔥收獲的聯合機械化作業,將大大提高收獲效率。
在樣機試驗現場,項目負責人李青江向專家們介紹了樣機試驗情況以及面臨的難題,展示了兩種技術方案的自走式大蔥聯合收獲樣機,分別進行了田間作業試驗。專家組就兩種方案分別進行了點評分析,找問題、出主意。專家們指出,大蔥收獲的關鍵點在于能將大蔥挖的出來、送的上去,并對大蔥的挖掘機構、去土排土機構以及挖掘輸送機構等提出了改造優化建議。項目組表示深受啟發,收獲巨大。
范本榮對大蔥收獲機項目組提出了殷切希望,他指出,有專家們做后盾,青年科研人員要更有信心和決心做好優化設計,加快項目進度,按期、保質保量完成項目任務,為早日實現章丘大蔥高質量機械化收獲,促進“章丘大蔥”品牌發展、產業升級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范本榮強調,科研人員要解放思想、發散思維、轉變科研模式,借助院科研平臺,發揮院專家組優勢,促進科研項目高質、高效實施,推進科研成果熟化落地,讓更多成果早日應用在大地上。
范本榮一行還對基地疫情防控、試驗田建設和玉米智能播種機試驗等情況進行了調研和督導。